长春中医肿瘤门诊部健康科普:癌症知多少(三十四)
收藏!癌细胞最害怕的这些习惯速速养成!(三)
保证充足的睡眠
良好的睡眠习惯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,晚上睡得好,第二天才会精力充沛。患有睡眠障碍的人,罹患所有类型癌症的风险都要明显高于那些没有睡眠障碍的人。
这是因为,人体在入睡后,松果体会自动释放褪黑素。褪黑素被证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生物学途径来减少癌症恶化。睡个好觉,也能有效预防癌症,延长寿命。
一个人每天需要多长的睡眠时间,这个数字因人而异,只要你觉得睡够了、有精神就可以。如果你感觉自己平时睡得不好,千万别不当回事,及时调整,当睡眠改善了,身体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保证适当的运动
运动有助于保持体内激素水平的健康和增强免疫力,经常锻炼的人降低了 13 种不同癌症的风险。即使是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,运动也能降低转移或复发、死亡的几率,延长生存率。
运动的种类不重要,只要动起来,就对身体有益,散步、跑步、爬楼梯、登山、打球、打拳、举铁、打扫卫生、做饭、整理衣物都可以。避免长时间坐着、躺着才是关键。
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烟草的使用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夺去 800 万人的生命,90% 的肺癌都和吸烟有关。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超 3 亿,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乳腺癌、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还要多。
吸烟也是鼻咽癌的主要病因,这是因为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,这些致癌物可能附着在鼻咽部,经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癌变。
与吸烟有关的癌症还包括:声带、食道、肝脏、胰腺、胃、肾脏、卵巢、膀胱、结肠和宫颈癌、乳腺癌。
在你开始戒烟的那一刻,你的身体已经开始悄悄发生变化……
戒烟 24 小时后,心脏病发作的概率降低了;
戒烟 3 天后,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;
戒烟 3 个月后,平均肺活量增加;
戒烟 12 个月后,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减半;
戒烟 5 年后,患胃癌、口腔癌、咽喉癌、食道癌、肺癌的风险降低 50%;
戒烟 15 年后,恭喜你,患癌症的风险和不吸烟者几乎相同了。
戒酒
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在 2007 年将酒精列为 I 类致癌物。酒精对身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,和身体内几乎所有常见癌症都能扯上关系,有 7 个部位:乳腺、直肠、结肠、口咽部、喉部、食管、肝脏,是最容易受酒精影响导致细胞癌变的部位。
这是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时,先变成乙醛,后变成乙酸,进一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,排出体外。当酒精被大量转化为乙醛时,如果没有足够的乙醛脱氢酶去催化它马上分解为乙酸。大量生成的乙醛就会到身体各处细胞的 DNA 里去“捣乱”,细胞的癌变风险就有可能大大增加。
因此,要想预防癌症,先从放下酒杯做起。
适当晒太阳
研究表明,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,更容易患上包括乳腺癌、肺癌、淋巴瘤、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在内的 15 种不同类型的癌症,原因就是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短,那里的人晒太阳晒得不够多。
适当地晒太阳,能预防多种癌症。
但晒太阳也是个技术活儿,晒得不对会导致皮肤癌。晒的时间很重要,最好在上午 10 点以前、下午 4 点以后晒太阳,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偏低,对皮肤伤害小。另外尽量在空气新鲜的户外晒,不要隔着玻璃晒。
少吃加工肉、适当吃红肉
红肉中脂肪含量较高,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、肿瘤等;而吃大量腌制、熏制、烧烤而成的加工肉,则会导致胃癌和肠癌。
但这并不是说一点红肉都不吃!
红肉是铁、锌、优质蛋白的天然食物来源,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,每次控制在 1 两(50 克)左右;也可以每周吃 3~5 次,每次可以多吃一点,但不要一次吃得太多。
如果想吃肉了,推荐大家可以多吃鸡肉、鱼肉等“白肉”,营养价值相比红肉更高一些,也可以解馋。
少吃糖
糖对内脏脂肪、血糖水平和炎症标志物都会产生影响,而这些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。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,造成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障碍,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。而对于得了癌症的病人,糖是癌细胞最喜欢的燃料。
我们最该限制的是添加糖、精制糖,但也不是一点不让吃,最好是每天摄入量不高于 25 克(一听 330 毫升可乐的含糖量是 35 克)。
专注中药治疗癌症30余年的长春中医肿瘤门诊部提醒您,预防癌症,关爱生命,携手抗癌,共创美好未来。